品牌行銷

打造話題熱潮:3招必學音樂行銷助《馬尼圖獨木舟》吸引粉絲

<<<品牌推廣遇到翻紅難題如何翻身吧;品牌挑戰的現況與影響>>>
今天的電影行銷環境如同一條洶湧溪流,想讓老牌經典IP重新翻紅,必須善用跨界創新。最新上映的《馬尼圖獨木舟》(Kanu des Manitu)是2001年《Manitou傳奇》的精神續作,導演Michael “Bully” Herbig與綜藝天王Stefan Raab攜手推出主題單曲《Weil wir so supergeil drauf sind》,試圖以音樂之名,快速拉攏核心粉絲與新世代觀眾。對於想在茫茫影海中突圍的宣傳團隊而言,如何將單曲打造成話題核心,並延伸到影片品牌溝通,是當前最睏難的試題。

根據MRC Data 2020年報告(MRC Data,2020),帶有原創影片主題曲的電影在全球社群討論量平均提升15%,而IMDB 2021年調查顯示,超過68%千禧世代觀眾更願意透過音樂串流平台發現新片(IMDB,2021)。在市場高度飽和、資訊推送碎片化的時代,若行銷策略僅停留在傳統預告、海報輸出,勢必無法滿足觀眾對互動與即時感的期待。粉絲不再是被動接受者,他們希望能在TikTok短影音裡、Instagram限時動態中,與電影進行情感連結,並主動成為內容創作者。

從品牌溝通角度看,Herbig的喜劇基因與Raab的綜藝魅力,本應是最佳組合,但如何透過歌曲歌詞、MV元素,讓品牌故事自然滲透,而非硬塞置入,也是一大挑戰。若缺乏完整的跨部門協作,音樂作品很可能流於獨立單品,與電影畫面脫節,錯過在社群中形成共振的契機。而一旦失去關注,就很容易被網友口水戰或同類型新片淹沒。

本段從品牌挑戰的現況與影響切入,提醒行銷人員在設定行銷目標時,須兼顧音樂與視覺元素之間的情感契合度、平台推廣的時程節奏,以及核心粉絲社群的期待值,才能為後續的複合行銷策略奠定扎實基礎。

<<<問題產生背後的機制與隱憂是什麼;問題產生的原因與機制>>>
電影行銷導入音樂策略,不僅是表層創意,更涵蓋商業模式與數位演算法的運作機制。首先,串流平台的推薦演算法(Recommendation Algorithm)偏好高互動率內容,將用戶行為如點讚、分享、留言等指標納入計算。一首未曾被建立播放清單(PLAYLIST)或經由編輯精選的單曲,就算品質優異,也難以自動推送給目標族群,導致曝光率受限。

其次,音樂與影視版權授權過程零碎且多方複雜。根據IFPI Global Music Report 2019(IFPI,2019),全球錄製音樂收入中,僅有6%來自原聲帶,而背後涉及的唱片公司、創作人、表演者等多方權益人,需要耗時數月協商分潤結構與地區授權,稍有疏漏,就可能引發上線時程延誤或法律風險。

此外,觀眾對品牌認同的要求也在提高。若新曲風與電影定位出現落差,就容易被核心粉絲批評“非我所愛”,也可能使觀眾對續作印象失焦。2022年HubSpot行銷調查(HubSpot,2022)指出,54%受訪者最在意音樂內容是否能真實反映品牌核心精神。如果行銷團隊只將音樂當作附屬品,未同步建立一致性的視覺、文字與故事調性,那麼在社群上產生的碎片化訊息很難被串連成一個清晰的行銷敘事,進而挫傷整體宣傳效果。

最後,跨文化溝通也為德國市場特有。Stefan Raab與Bully的受眾原本以德語系為主,但若想吸引國際影迷,團隊就必須預留英文或多語字幕、不同市場的行銷素材包,否則單曲與MV的語言優勢無法突破語言障礙,影響全球宣發效率。歸納上述多重機制與隱憂,才可理解為何許多看似創新的音樂行銷企劃,最終會在執行層面遇到斷層。

<<<可效應策略攜手音樂創造話題效應;可行的解決策略與未來展望>>>
面對上述挑戰,以下三大策略可望為《馬尼圖獨木舟》的音樂行銷增色,同時在品牌溝通上形成加乘效應。第一,預先上線單曲並結合PLAYLIST預儲(PRE-SAVE)活動。行銷團隊可在Spotify、Apple Music開放預儲鏈結,並與知名音樂博主、Podcast節目合作,提前播放專訪片段,創造FOMO效應。根據Spotify for Artists 2021年報告(Spotify for Artists,2021),PRE-SAVE活動平均能提升20%首週串流量,有助於演算法將單曲優先推送給相似聆聽者。

第二,發起社群UGC挑戰結合品牌故事。利用TikTok(抖音國際版)及Instagram Reels打造主題挑戰,透過歌曲裡的幽默片段或台詞,鼓勵網友錄製模仿短片,並使用官方指定Hashtag。TikTok Business 2022年案例顯示,#IAmWhatILike挑戰吸引超過15萬用戶投稿,為主題曲帶來高達50%的串流量增長。電影行銷可進一步與電影院及音樂節合作,將優秀UGC投放在大銀幕預告前,完成線上線下閉環互動。

第三,結合AI個人化推薦與線下快閃體驗。近年AI在音樂與影視領域應用日益普及,行銷團隊可以依據用戶聆聽習慣與觀影偏好,透過Email行銷或App推播推送不同片段試聽,並在城市中心、商圈舉辦《馬尼圖獨木舟》主題快閃活動,播放新歌並提供限量周邊,吸引粉絲拍照打卡,進一步形成二次社群擴散。

然而,任何策略都有潛在風險。例如,若授權協商不及時或KOL口碑失控,可能導致版權糾紛或公關風暴。建議團隊在活動發起前,攜手法律與版權專家建立SOP(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),並擬定危機應變預案。綜觀未來,多媒體融合與精準行銷將成為電影宣發主流,你會如何設計音樂行銷,為品牌注入更多情感連結?